五莲旅游与“市”俱进转型升级
按游客需求“定制”旅游产品,用创意营销推广地域品牌,与“市”俱进的五莲旅游,不仅融入了市民生活,更赢得了市场青睐: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逾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100%。
作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五莲不仅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山岳资源,还拥有以丹土遗址、齐长城、光明寺、丁公石祠等历史文化遗存。

立足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县将县域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先后聘请中山大学、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五莲山、九仙山、管帅温泉、龙潭湖等一揽子总规、详规,把“大旅游”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文化建设、森林五莲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各方面,着力打造“山岳度假胜地、生态森林五莲”“近海山地、水墨五莲”品牌。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五莲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拓展延伸旅游产业的链条,加速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围绕做大“两山”龙头,做精五莲山旅游度假区、管帅温泉度假区“两区”旅游,做活乡村特色游,该县在去年推进实施总投资41亿元的22个旅游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又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融资、政策引资等方式,规划推进了总投资81亿元的27个旅游业新上、续建项目建设。龙潭湖、光明寺改扩建、白鹭湾、大青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特别是杏石温泉、五莲山滑雪场、九仙山漂流、“两山”索道、黑虎山狩猎场等一批填补周边市场空白的中高端旅游产品相继推进实施,有效改善了五莲旅游淡旺季明显、区域不平衡问题,构筑起“登山、练拳、狩猎、泡泉”的旅游新格局。

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实施“山海联动”战略,借力日照、青岛海滨旅游,抢占周边、周末、海滨“两周一海”客源市场的同时,五莲旅游屡以非常之举引人注目:2月1日,将北京至日照K51、K52次列车冠名为“五莲山号”,旅游推介全面展开; 4月7日,2013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总开幕式在五莲山风景区成功举办,吸引了15个省、市的3000余名登山爱好者;4月22日,央视《七天乐》栏目组走进五莲山录制“五一”特别节目,继去年央视七套播出《乡约·山东五莲》之后,今年“五一”期间五莲旅游将再次重磅亮相央视;而第九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九仙山高空“走扁带”、樱桃采摘节也将于近期陆续举办……借助一系列创意营销,不仅吸引了眼球,集聚了人气,也使“森林五莲”“水墨五莲”县域旅游品牌得到广泛传播。近年来,该县先后荣获首批山东省旅游强县、首批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等殊荣。
短评
“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正大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群策群力。但这个“群力”,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的产生,关键看当地党委、政府如何看准、抓住当地优势,用“‘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理念,团结带领当地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凝成一股劲,干成一件事”,这是对一个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和驾驭水平高低的基本判断。五莲县旅游业态的优化升级,正是体现出五莲县委、县政府“会干事业、干成事业”的领导水准。
如果“自然优势得天独厚”,而“主观思维消极落后”,一事无成是必然。五莲县近几年在城市发展、工业经济快速优质提升的同时,用全局意识和前瞻眼光,把旅游业列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首要战略地位,投巨资连连推出适应游客需求的多层次新型旅游产品,形成“工业、农业、城市发展必须与旅游特色相配套”的大旅游格局,由此全面拉动并激活服务产业链条各个链点,有效增加多种就业机会,三次产业结构布局更加科学,“生态经济”成为五莲县的崭新亮点。
干成事,需要“人”,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全市各地都有自己的客观优势,能否发挥“人的决定性”,五莲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诠释。
- 快捷查询
- 渔家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