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一 “竹洞天”
时间:2012/1/11 11:07:44 作者:尹小鹏
“南竹北移”的经典之作“竹洞天”,让美丽的南国毛竹林风光在北方大放异彩,实属罕见。
39年前,“南竹北移”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将帅沟村首创成功。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帅人独具慧眼、精心培育、创意打造竹文化主题公园,使这个曾经沉寂的村庄,一跃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竹韵怡情、欢歌笑语,众口盛赞:北国江南、别有洞天。从此,将帅沟有了“竹洞天”的雅称。
日照——这座矗立在鲁东南黄海之滨的美丽港城,享有东方太阳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水上运动之都,联合国人居奖、世界清洁能源奖,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国家卫生、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等盛誉。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其名源于魏国编年体史书《纪年》,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这里是太公姜子牙、圣公项橐、《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乡。相传,尧王军队屯兵于海曲古城西付疃河东畔之沟壑,故而得名“将帅沟”。新莽末年,在这里还发生了著名的吕母起义,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农民起义领袖,仰天怒吼、一呼百应、灭杀污吏、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黑暗统治的火种,震惊朝廷上下,令压榨百姓、腐朽淫威的王莽新朝摇摇欲坠。遥远古老的村庄,从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一路默默走来……
1972年春,将帅沟人响应原中共日照县委、县政府“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号召,率先从浙江省德清县移植22棵毛竹回来落地生根,成为南竹“落户”的处女林。智者心血,劳者汗水。南竹持续繁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卅余载,形成现在毛竹200多亩、淡竹400多亩,水域400多亩、总面积1000多亩,绿化面积达80%以上的北方第一南竹园林。昔日河畔的沼泽滩涂草地,如今成为竹林茂密、百鸟栖息的乐园。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先后被国家、省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
能在北纬35°04′~36°04′的典型北方地理气候条件下,培育出茂盛的南国风情毛竹园林,堪称奇迹。在北方难以植活的南国毛竹之所以钟情于斯并吐笋成林参天,得益于将帅沟这片古老富庶、底蕴丰厚、氤氲适度的风水宝地,得益于一代代将帅人对竹的痴爱和抚育乳婴般的呵护。正如郑板桥的《竹石图》题诗所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谓南竹扎根恋热土,神韵独钟爱竹人。
“竹洞天”誉满天下、荣膺“北方第一竹”的桂冠。这里蜿蜒十余公里的竹林带,既是一个天然生态氧吧,又是一个集赏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线,凸显淡泊秀丽的江北南国风情,为游客提供了赏竹、咏竹的最佳去处。园区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钢竹、金镶玉竹等100多个竹子品种竞相生长、丛密连荫。原生毛竹林、竹文化园、民族文化园、休憩园、水上娱乐园、大森林艺术馆及农家乐生态园等7个功能游览区域各显异彩、宾主互动、声情并茂,构成“品茶赏竹、休闲娱乐”的旅游文化主题。竹荫庇护,竹屋碑亭镶嵌丛中、步随景移目不暇接、曲径通幽蜿蜒入胜、缠绵悱恻风情万种,怎不令游客陡增诗情画意?竹尖拂云擎日、竹竿挺拔秀丽、竹叶潇洒飘逸、竹形千姿百态、竹色四季常青,彰显竹之高风亮节、傲骨虚心、外柔内钢、中通外直、宁折不弯、不畏逆境、侠义柔情、剑胆琴心之独特的韵致品行,寓涵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之精华。在每年春笋竞放的季节,“竹洞天”风景区隆重举行“中国(日照)北方竹文化旅游节”,旨在弘扬爱祖国、爱山东、爱日照、爱竹文化之精神,为游客送欢乐、送团圆、送纯情、送健康、送平安。在北方竹文化旅游节上,景区与游客一起探讨研究人类健康生活对竹产品的需求,创新推出竹笋、竹炭、竹醋、竹盐、竹纤维等系列竹产品,为游客奉献上一道道丰盛的旅游大餐。
“竹洞天”作为人文风景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给日照山海天融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风光添加了多样性、趣味性,成为鲁东南旅游链线上的一个亮点。素有“东海金沙滩,西河竹洞天”之美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将帅沟成长了“竹洞天”,“竹洞天”热火了将帅沟。坊间有诗曰:南竹北移春笋娇,八方宾至欢歌笑。放眼碧空竹洞天,新村巨变换新貌。“竹洞天”旅游产业收益给将帅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实惠和提升,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村居公共环境。如今的将帅沟,柏油马路纵穿横、环境卫生家家净,大街小巷“村村通”、村民出门步步景,别墅高楼排成行、超市商店物资丰。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气象。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观尽绿色的海洋,别有波光倩影的佳趣。攒勃而出的春笋,像生机盎然的婴儿;婀娜多姿的新翠,如柔情似水的少女;清秀挺拔的苍竹,似虚怀若谷的长者。修长的毛竹,枝繁叶茂,丰姿千呈:或互抱成丛,绿柱天坠;或相依相扶,翠接云端;或纵横交错,犹入迷宫。竹叶碧绿鉴忠贞,竹枝浪漫舞婆娑;于无声处听竹涛,奇思遐想梦青瑶。
历代文人墨客都为竹子那种“盘根不错节,修篁挺铮骨,耸拔云霭间,虚怀仍如初”的气质风格所倾慕折服。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诗中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风吹碧波、沙沙流韵、宠辱荡然、心竹合依。竹结良缘,涤励情操、滋善润德、神清气华、悠然自得。
放下所有,离开喧嚣,沐浴清风,聆听鸟鸣,品味百竹,诗歌咏颂,何尝不是心灵的一种皈依!
39年前,“南竹北移”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将帅沟村首创成功。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帅人独具慧眼、精心培育、创意打造竹文化主题公园,使这个曾经沉寂的村庄,一跃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竹韵怡情、欢歌笑语,众口盛赞:北国江南、别有洞天。从此,将帅沟有了“竹洞天”的雅称。
日照——这座矗立在鲁东南黄海之滨的美丽港城,享有东方太阳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水上运动之都,联合国人居奖、世界清洁能源奖,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国家卫生、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等盛誉。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其名源于魏国编年体史书《纪年》,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这里是太公姜子牙、圣公项橐、《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乡。相传,尧王军队屯兵于海曲古城西付疃河东畔之沟壑,故而得名“将帅沟”。新莽末年,在这里还发生了著名的吕母起义,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农民起义领袖,仰天怒吼、一呼百应、灭杀污吏、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黑暗统治的火种,震惊朝廷上下,令压榨百姓、腐朽淫威的王莽新朝摇摇欲坠。遥远古老的村庄,从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一路默默走来……
1972年春,将帅沟人响应原中共日照县委、县政府“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号召,率先从浙江省德清县移植22棵毛竹回来落地生根,成为南竹“落户”的处女林。智者心血,劳者汗水。南竹持续繁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卅余载,形成现在毛竹200多亩、淡竹400多亩,水域400多亩、总面积1000多亩,绿化面积达80%以上的北方第一南竹园林。昔日河畔的沼泽滩涂草地,如今成为竹林茂密、百鸟栖息的乐园。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先后被国家、省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
能在北纬35°04′~36°04′的典型北方地理气候条件下,培育出茂盛的南国风情毛竹园林,堪称奇迹。在北方难以植活的南国毛竹之所以钟情于斯并吐笋成林参天,得益于将帅沟这片古老富庶、底蕴丰厚、氤氲适度的风水宝地,得益于一代代将帅人对竹的痴爱和抚育乳婴般的呵护。正如郑板桥的《竹石图》题诗所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谓南竹扎根恋热土,神韵独钟爱竹人。
“竹洞天”誉满天下、荣膺“北方第一竹”的桂冠。这里蜿蜒十余公里的竹林带,既是一个天然生态氧吧,又是一个集赏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线,凸显淡泊秀丽的江北南国风情,为游客提供了赏竹、咏竹的最佳去处。园区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钢竹、金镶玉竹等100多个竹子品种竞相生长、丛密连荫。原生毛竹林、竹文化园、民族文化园、休憩园、水上娱乐园、大森林艺术馆及农家乐生态园等7个功能游览区域各显异彩、宾主互动、声情并茂,构成“品茶赏竹、休闲娱乐”的旅游文化主题。竹荫庇护,竹屋碑亭镶嵌丛中、步随景移目不暇接、曲径通幽蜿蜒入胜、缠绵悱恻风情万种,怎不令游客陡增诗情画意?竹尖拂云擎日、竹竿挺拔秀丽、竹叶潇洒飘逸、竹形千姿百态、竹色四季常青,彰显竹之高风亮节、傲骨虚心、外柔内钢、中通外直、宁折不弯、不畏逆境、侠义柔情、剑胆琴心之独特的韵致品行,寓涵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之精华。在每年春笋竞放的季节,“竹洞天”风景区隆重举行“中国(日照)北方竹文化旅游节”,旨在弘扬爱祖国、爱山东、爱日照、爱竹文化之精神,为游客送欢乐、送团圆、送纯情、送健康、送平安。在北方竹文化旅游节上,景区与游客一起探讨研究人类健康生活对竹产品的需求,创新推出竹笋、竹炭、竹醋、竹盐、竹纤维等系列竹产品,为游客奉献上一道道丰盛的旅游大餐。
“竹洞天”作为人文风景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给日照山海天融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风光添加了多样性、趣味性,成为鲁东南旅游链线上的一个亮点。素有“东海金沙滩,西河竹洞天”之美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将帅沟成长了“竹洞天”,“竹洞天”热火了将帅沟。坊间有诗曰:南竹北移春笋娇,八方宾至欢歌笑。放眼碧空竹洞天,新村巨变换新貌。“竹洞天”旅游产业收益给将帅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实惠和提升,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村居公共环境。如今的将帅沟,柏油马路纵穿横、环境卫生家家净,大街小巷“村村通”、村民出门步步景,别墅高楼排成行、超市商店物资丰。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气象。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观尽绿色的海洋,别有波光倩影的佳趣。攒勃而出的春笋,像生机盎然的婴儿;婀娜多姿的新翠,如柔情似水的少女;清秀挺拔的苍竹,似虚怀若谷的长者。修长的毛竹,枝繁叶茂,丰姿千呈:或互抱成丛,绿柱天坠;或相依相扶,翠接云端;或纵横交错,犹入迷宫。竹叶碧绿鉴忠贞,竹枝浪漫舞婆娑;于无声处听竹涛,奇思遐想梦青瑶。
历代文人墨客都为竹子那种“盘根不错节,修篁挺铮骨,耸拔云霭间,虚怀仍如初”的气质风格所倾慕折服。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诗中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风吹碧波、沙沙流韵、宠辱荡然、心竹合依。竹结良缘,涤励情操、滋善润德、神清气华、悠然自得。
放下所有,离开喧嚣,沐浴清风,聆听鸟鸣,品味百竹,诗歌咏颂,何尝不是心灵的一种皈依!
上一篇:金龙贺岁迎新春 莒县美陈年味浓
下一篇:五莲旅游系统春节文艺晚会成功举办
- 快捷查询
- 渔家导航
推荐客房Guest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