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接轨青岛成效显著
时间:2008/7/14 15:10:17 来源:王美莹 作者:日照日报
近年来,我市主动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以务实开放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接轨力度,在产业发展、要素共享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日照市作为半岛城市中的一员,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末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4月28日,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主动接轨、甘当配角、实现共赢”的新颖思路和“两地一园”,即成为青岛的“菜篮子”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青岛旅游“后花园”近期目标的确立,让与青岛毗邻的日照各区县成为接轨合作的主战场并在接轨合作中有的放矢。
“菜篮子”工程日趋完善。2004年,随着青岛举鑫帮厨有限公司落户东港区涛雒镇,看中日照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将生产线由青岛转移日照或直接投资日照,渐渐成为青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自觉行动。在东港、莒县、五莲等区县,青岛永吉、青岛圣海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也纷至沓来。
同为农业大县的莒县、五莲,不约而同地做起了青岛的“菜园子”。2004年5月,莒县在青岛城阳区设立了“莒县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办公室”和“莒县驻青岛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办公室”。“两办”成立当年,就直接带动了青岛市场2万吨的蔬菜销量。2007年以来,莒县“两办”向青岛输出农副产品近10万吨,占城阳区市场近8%的份额。在接轨青岛中,依托许孟瓜菜批发市场、于里宏大贸易公司及潮河食品加工公司等龙头企业,五莲县正日益成为青岛农产品消费市场稳固的供应基地。据统计,近年来,五莲向青岛输出各类农副产品2.3万吨,实现收入1.42亿元。
劳务输出渐成品牌。在接轨青岛过程中,莒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工外出“淘金”。而莒县农民以其勤劳、朴实、诚信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青岛欢迎的劳务品牌。青岛格林玛特公司5000多名员工中,有近4000人来自莒县。青岛正进集团、德尚包装、韩申工艺品等企业均对莒县劳务工人高看一眼。青岛境外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也纷纷青睐莒县务工人员,先后输出300多名莒县技术工人境外就业。
企业接轨成效明显。在日照接轨青岛的战略中,政府搭建台,企业唱主角。2007年5月10日,青岛港、日照港共同投资建立日青集装箱公司,日照港“集装箱、综合物流”的“短腿”随即补长。利用日照港的区位优势及广阔的腹地资源和青岛港的航线优势等,日青集装箱公司2007年完成吞吐量43万标箱,同比增长70.3%,截至2008年5月31日,完成26.2万标箱,同比增长80.8%。
通过落地项目,开展以商招商,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和前沿阵地。2007年以来,仅东港区就引进投资过1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青岛圣海新农村建设开发项目、福田4S店、花洋涂料建材公司等14个过3000万元大项目进展良好。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已借助青岛成功招引项目20多个,计划总投资近6亿元。
依托半岛,全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水上运动基地、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沿海旅游景点景区得到完善改造,建成开放了刘家湾赶海园等新景点,进一步优化了沿海旅游环境。2007年,东港区接待旅游总人数约1260万人次,其中,青岛游客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与青岛市互送游客66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万元。
观念接轨深入人心。在接轨青岛过程中,在接轨制度不断完善,两市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合作持续深入推进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实现了由“要我接轨”向“我要接轨”的转变,在接轨主体上实现了由政府到企业的转变,这种大力强化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已成为加快全市跨越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日照市作为半岛城市中的一员,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末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4月28日,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主动接轨、甘当配角、实现共赢”的新颖思路和“两地一园”,即成为青岛的“菜篮子”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青岛旅游“后花园”近期目标的确立,让与青岛毗邻的日照各区县成为接轨合作的主战场并在接轨合作中有的放矢。
“菜篮子”工程日趋完善。2004年,随着青岛举鑫帮厨有限公司落户东港区涛雒镇,看中日照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将生产线由青岛转移日照或直接投资日照,渐渐成为青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自觉行动。在东港、莒县、五莲等区县,青岛永吉、青岛圣海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也纷至沓来。
同为农业大县的莒县、五莲,不约而同地做起了青岛的“菜园子”。2004年5月,莒县在青岛城阳区设立了“莒县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办公室”和“莒县驻青岛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办公室”。“两办”成立当年,就直接带动了青岛市场2万吨的蔬菜销量。2007年以来,莒县“两办”向青岛输出农副产品近10万吨,占城阳区市场近8%的份额。在接轨青岛中,依托许孟瓜菜批发市场、于里宏大贸易公司及潮河食品加工公司等龙头企业,五莲县正日益成为青岛农产品消费市场稳固的供应基地。据统计,近年来,五莲向青岛输出各类农副产品2.3万吨,实现收入1.42亿元。
劳务输出渐成品牌。在接轨青岛过程中,莒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工外出“淘金”。而莒县农民以其勤劳、朴实、诚信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青岛欢迎的劳务品牌。青岛格林玛特公司5000多名员工中,有近4000人来自莒县。青岛正进集团、德尚包装、韩申工艺品等企业均对莒县劳务工人高看一眼。青岛境外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也纷纷青睐莒县务工人员,先后输出300多名莒县技术工人境外就业。
企业接轨成效明显。在日照接轨青岛的战略中,政府搭建台,企业唱主角。2007年5月10日,青岛港、日照港共同投资建立日青集装箱公司,日照港“集装箱、综合物流”的“短腿”随即补长。利用日照港的区位优势及广阔的腹地资源和青岛港的航线优势等,日青集装箱公司2007年完成吞吐量43万标箱,同比增长70.3%,截至2008年5月31日,完成26.2万标箱,同比增长80.8%。
通过落地项目,开展以商招商,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和前沿阵地。2007年以来,仅东港区就引进投资过1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青岛圣海新农村建设开发项目、福田4S店、花洋涂料建材公司等14个过3000万元大项目进展良好。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已借助青岛成功招引项目20多个,计划总投资近6亿元。
依托半岛,全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水上运动基地、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沿海旅游景点景区得到完善改造,建成开放了刘家湾赶海园等新景点,进一步优化了沿海旅游环境。2007年,东港区接待旅游总人数约1260万人次,其中,青岛游客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与青岛市互送游客66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万元。
观念接轨深入人心。在接轨青岛过程中,在接轨制度不断完善,两市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合作持续深入推进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实现了由“要我接轨”向“我要接轨”的转变,在接轨主体上实现了由政府到企业的转变,这种大力强化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已成为加快全市跨越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上一篇:日照迎来暑期旅游旺季
- 快捷查询
- 渔家导航
推荐客房Guest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