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日照东港区强力打造“绿色竞争力”系统

时间:2017/2/28 9:33:14    
  对东港区南湖镇村民张永花来说,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自家饭店的生意比往年更加火爆了。
  这是她家饭店迁新址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此之前,张永花家的饭店开在日照水库边上的南湖镇瞻埠潭村。去年年底,为了保护水源地,东港区关闭了日照水库周边的全部饭店。张永花就把饭店搬到了镇驻地,店面扩大了,人流更多了,生意自然更好了。
  把生态核心竞争力作为最大的优势来保护,去年以来,东港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进一步保护和提升区域“绿色竞争力”,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生态红线”也是高压线
  在东港区,尹家河矿区因为存在着违规操作和严重的粉尘污染,一直以来群众反应映强烈。随着今年春节前停产整治通知书下达、公安部门对其停供爆破品、矿区集中断电等一系列动作,目前矿区进入了全面关停整治阶段。
  东港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矿山企业整改完成后,将组织验收,达不到要求、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不得恢复生产。为有效改善矿山周边环境,在今年底前,还将全部关停或取缔尹家河建筑用花岗岩集中开采区矿山开采企业。
  在日照城区西部,营子河、后楼河等五条河流组成的崮河流域,环保投入少,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倾倒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导致流域水质污染较重。去年8月份,东港区集中关停整治畜禽养殖场(户)1103家,实施城区河道清淤,污水直排整治等工程,引入了先进水环境改善技术,安装生态浮岛、推流曝气、生物魔船和种植人工水草等治理措施,建成投运2处中水站,集中处理后楼河上游的生活污水。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5个监控断面已实现稳定达标。
  为进一步净化流域水质,巩固工程治理效果,今年,东港区将继续加强崮河流域治理,对郭家湖子河、姜家村河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启动后楼河、营子河人工湿地建设,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在农村,按照“十三五”整治137个村的目标,东港区先后争引中央、省级项目资金1092万元,按照“向西部乡镇、贫困村倾斜”的原则,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重点,在8个镇的51个村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成片连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同时,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建立了以“户集、村收、镇集运、区转运、市处理”为运行模式的常态化垃圾处理运行体系,改善全区生活环境。
  去年以来,已先后对日照水库、马陵水库、付疃河等30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专项检查,排查周边小企业、私排及违建项目;城市禁养区103家、乡镇1834户畜禽养殖户全面完成清理,连续2年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
  东港区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制度。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区还将持续开展海岸线等生态修复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执法监管,深入推进低效和闲置土地清理。同时,认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二期行动计划,加大城市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对建筑工地、城中村改造等各类施工现场,严格落实“6个100%、一个摄像头”治理措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确保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林水工程成“绿色引擎”
  从西部荒山野岭上出现的片片绿意,到东部的防风固沙林,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到欣欣向荣的主城区,作为日照市“生态立市”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在全市林水会战开启以来,东港大地处处充满林水会战的热潮,处处涌动着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日照的激情。林水会战实施以来,已投资5.4亿元,完成造林2.68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4项,扩大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65万亩。
  而如今,这些落地的林水工程项目,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河山镇饮水上山,解决了防范火情、浇灌植被的难题:三庄镇金梦园流域治理,利用植被绿化、苗木栽植,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范例;南湖镇月上南湖生态旅游农林项目、后村镇杏坊村兴绿工程、西湖镇北小乐台水库增容项目……一处处镇村兴绿、退耕还绿、通道连绿、湿地添绿、水系扩绿现场,为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三庄镇战家沟村,由一企业流转1500亩土地建设的黄桃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每年既能固定领取流转费用,还可以在基地打工,实现了农民一块土地有两份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公益林和经济林,围绕日照水库开展的水系扩绿行动,也让西湖镇陈家庄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依托农村劳务合作社架起就业“金桥”,在施工旺季每天有400余个有劳动能力的库区贫困群众,在项目区内从事苗木栽植及养护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生态+”释放更多发展红利
  后村镇突出乡村连片整治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黄金梨采摘节、美脆桃采摘节、庙会节庆丰富多彩;南湖镇凤凰措古村落、河山镇泉山云顶挖掘民俗文化,打造古村落旅游新模式;西湖镇将设施食用菌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打造光伏食用菌产业园;陈疃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旅游结合,大力实施“蓝莓之乡”建设工程,已发展蓝莓1.8万亩,举办三届蓝莓文化旅游采摘节……
  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东港区结合林水会战、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通过特色挖掘,将旅游、民俗、文化等元素与生态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村一产“接二连三”,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新格局。
  抓生态没有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高标准的准入原则,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批批投资商因对东港区的环境情有独钟,将项目落户于此。如今,山东能源、苏宁广场等过5000万元项目有221个落户东港,领信科技、沪鸽口腔等19家企业上市挂牌,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