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旅游规划十六问答

时间:2017/2/8 9:24:06    
旅游规划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旅游(业)发展规划,另一大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  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概念性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规划区域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规划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创新、个性和特色;提出相关要素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等。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 
  规划成果通常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而附件里面又包括了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
  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到底有什么不同,各自的侧重点在哪里?
答:规划文本是提纲式的高度精炼概括,是规定性语言的条款,不做解释性说明。规划说明书,则主要是对规划文本各项条款的阐释、说明和补充。
  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一般会有哪几张图
答:至少应包括如下图件:
旅游区位分析图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图
旅游市场分析图
旅游功能分区图
旅游生产力总体布局图
旅游交通规划图
  我国目前对于旅游资源的等级划分标准
答:国家旅游局颁布有一个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这个是国家推荐型标准,还不是国际通行的。6.3.2.2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
答: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然后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
  以景区大门为例:
  在总体规划中,只是用文字简要描述大门的风格、大概位置等,没有大门的图纸;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体说明大门的位置、形状、尺寸、颜色等,并制作大门轮廓的示意图;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大门的细节如材料、花纹、文字等都涉及到了,并会制作大门的标准图纸,图纸上看到的大门与以后造好的大门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修建性详细规划上的大门图纸再经过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后就会出现真实的大门!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旅游业发展年规划在内容和编制要求方面有何不同
答:根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发展总体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规划的主体是各级别的规划单位。其具体规划内容和要求可参见《旅游规划通则》。
旅游业发展年规划,应该是指各级政府或者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类似于政府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某地具体的发展计划,是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某地旅游业的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所要达到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什么叫旅游半径
答:旅游半径一般是指以某一个客源地为圆心,到人们能够出游的地区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所能够形成的一个类似圆周的范围。也称为出游半径。一般而言,出游半径的单位是以公里为单位的,如美国,家庭汽车旅游的半径是800-1500公里左右,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汽车旅游仍在80-150公里半径左右。而目前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出游半径的度量单位也开始向时间单位转换,比如以上海为圆心,出游半径在3个小时以内的空间范围是大不相同的。
  区域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
答:旅游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优良,区域经济背景好
旅游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较好,区域经济背景差
旅游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
旅游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优越,区域经济背景好 
  旅游项目识别系统(CIS)设计和识别系统导入在旅游类规划或研究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和内容
答:CIS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周边的关系者,刻画企业个性,塑造企业优良形象。它和一般企业的没什么大的不同。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是不是规划出来就可以施工
答:不是。旅游景区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详规完成以后,还必须作施工设计,只有施工图出来后才能正式开始施工。如果只是委托做总体规划,是根本不可能用来施工的。每一个层次的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层次的问题,不可能期望一个规划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因此说这个规划的"可操作性"不高,那就是误解了总体规划。
  旅游区规划包括哪些必要程序?旅游区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旅游度假区规划应如何操作?
答:旅游(区)规划通常包括以下程序:
a、旅游区总体策划
b、旅游区总体规划
c、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d、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e、单体设计
f、施工设计
  这是针对大型旅游区的规范性的程序,实际运作中,可以根据旅游区实际情况省略总体策划等程序,还可以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合并起来一起做。
旅游区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 
  旅游区开发除了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外,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特别是涉及到征地等情况,要处理好与当地农民的关系,努力做到互惠互利,持久友好合作。
b、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许多具体事务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许多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协调。
度假区开发项目应如何组织?
首先,要贯穿现代“度假”的理念,即项目的设置必须是围绕如何让人放松、轻松、休闲、健康的。
  其次,要实现功能齐备。“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餐饮、住宿、娱乐、运动、购物等功能齐全,有机结合。
最后,要因地制宜。根据度假区气候水文特点和区域人文消费特点设置项目。
  旅游度假区规划应如何操作?
旅游度假区规划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需要委托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来操作。通常程序是:
a、寻找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信息和咨询;
b、邀请一家乃至几家规划设计单位实地考察,考察后交流理念思路和主要观点;
c、确定一家进行具体规划,签订委托协议;
d、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度假区规划编制;
e、规划执行。
  生态旅游现在发展到何种程度
答: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
  国内众多学者对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规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从资源调查、确定开发原则,到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游客管理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等。当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
  在做乡村旅游开发中,可在那几个方面拓展游客消费空间,特别是购物环节,(本地旅游商品以土特产品为主)
答:乡村旅游中拓展旅游消费的项目一般有:
(1)吃。乡村旅游中应开辟有特色的餐饮,总的是突出农家风味,让游客品尝到土气但无污染的可口饭菜。消费不宜定价太高,一般消费每餐每人20元左右;
(2)住。要求干净整洁,价格适中;
(3)行。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交通工具,开辟特色旅游项目;
(4)游。大处观郊区田园风光、自然山色,小处看农户居家生活,体验农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之劳作。具体可以参与到农村的生活中,体会采摘、耕耘、加工特色农产品、做农活的乐趣;
(5)娱。卡拉0K、品茗、聊天、打牌、下棋等,有的大型专营“农家乐”还备有民俗歌舞、篝火晚会等项目。
(6)购。主要是土特产品,如花卉,盆景、茶叶、糕点、土制玩具等,价格要求公道,质量要保证。
  土特产的设计是很需要创意的,此外要特别重视包装和品牌打造,重视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升其附加值,我们乐意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对一个规划地而言,其“定位”与“发展目标”有何区别?
答:定位是基础,是前提,目标是战略,是源动力。对任何事情而言都是先有定位后有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就无法找到切实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一个规划地的旅游规划而言,也是这样没有规划目标是建立在规划地准确定位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可行的定位,即使制订再好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
  在做旅游区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道路的规模是怎么确定的?
答:景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外交通,即景区与外界的通道连接,具体包括水上交通、陆地交通和航空交通线路;其次为对内交通,即景区内各片区或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连接,分为:车行道路、人行道路和水路等。最后为停车场,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计算出合理的停车位与停车面积。包括外部停车场和内部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