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日照知青找寻记忆,这里的梨子熟咯

时间:2016/8/20 9:11:06    
  上周群主有约:周末自驾去采摘“绿宝石梨”,有群友问“这是去采摘江湖中失踪很久,传说中的老嬷嬷梨吗?”品尝过的网友回“此梨像沙瓤的西瓜——甜入心扉”,“入口即水”“甜腻的慌”......再看看采摘地点“卧龙山街道大沙沟村”,不禁暗自猜测,“会不会是我下过乡的村庄呢?”鼠标轻点咨询群友:“采摘地点可是河山镇的那个大沙沟村吗?”“正是”。“呵呵,那我就报名采摘去”!接连几天天气晴好,气温高达31度,只是盼望着周末的行程能凉爽一点。      初次到大沙沟村,那是1978年10月,我们县第五批上山下乡知青中十个人被安排到了这个村庄。懵懂的少年,青葱的岁月,虽然只在村里住了短短的九个月就被分配了工作,但是难忘那个知青小院,还有村东的小河,村西的田野,村北的果园,村南的山林......2006年前几批插队的哥哥姐姐们组织了一次回访,一晃十年又过去了,现在的大沙沟什么模样了?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跟我的镜头一起去看看。
  沿青岛路向北到翰林春茶园左拐,不一会儿就看见了路标。

  村子的主街道,南高北低。

  群主如夏花之灿烂。

  进入果园,美与热令人有点窒息。

  硕果累累。

  熟透的绿宝石梨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来来来,闺女,咱先尝尝这绿宝石梨有木有传说中的那么甜。

  小姑娘提着自己摘的一桶梨,什么热啊累啊蚊虫盯咬啊的都不怕了。

  梨园像花园,人总是花园里最美的风景。

  这个品种还未成熟,过两周再来吧。

  大热天,苹果还穿着厚厚的衣裳。

  果园里的菜园。

  阳光照进柿树林,绿草如茵。

  幽静的小树林。

  相逢是首歌,相爱是缘分。对不起,打扰了,我要去村里转转了。

  村头的玉米长势喜人。

  正在爬架子的豆角。

  村后的白杨树。

  我们插队时还没有自来水,听村民说这水塔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村东的小河建了一座小桥,以前没记得有桥。

  河里已经没有了昔日清澈的流水,到也是草肥叶美挺养眼。

 标准的农家小院,门口晒着玉米棒,窗子上挂满了干豆角,游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曾经的知青小院,现在被一村民买下做了面粉加工场,开了西大门,宽敞又冷清。

  火红的年代留下了坚固的房子,还是那些青石、红砖、黑瓦。

  曾经在这里一个锅里摸勺子的兄弟姐妹们,可曾经常想起知青小院发生的故事?即是喜怒哀乐又是欢歌笑语。还有谁谁做的煮面条、熬咸饭、拉锅贴、蒸馒头、烙煎饼,那些简单的家常饭总是吃的我们唇齿留香。至今清晰记得入队后第一次与二十多位哥哥姐姐们坐在长条凳子上吃面条的情景,听着大家”吸溜吸溜,呼噜呼噜”的吃声,似乎是听一曲大合唱,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出眼泪。

  仔细看一眼这排老房子,还剩下2个木窗子了。现在的女主人与这排房子同龄,她轻巧地说“坏了就换铝合金的。”全然不顾及我眼中里还有一丝眷恋。

  村子里都是中老年人在村委小广场上将自家的苹果卖给来收购的外地人。

  年轻人也就是周末开车回家看看。

  村子建成了多功能标准化的村委大院。

  这就是现在行政区域划分为卧龙山街道的大沙沟村,人杰地灵,盛产苹果、梨、小麦、花生、玉米,觉得不错有时间可以去转转,从市区驾车半个小时的路程。